大正藏 版本 瑜伽師地論 版本文字錯誤非常多,嚴重影響閲讀理解文義。
强烈建議 用 宋藏遺珍 對 大正藏 版本的唯識注疏進行重新校對,特別是**《瑜伽師地論略纂》《瑜伽論記》** 以糾正這些由藏經版本的歷史原因造成的以訛傳訛問題,相信這會對學界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。
舊貼問題合集:原帖
**
道倫《瑜伽師地論記》之研究
**
(楊白衣先生)也指出了 大正藏 版的諸多錯誤。
原來法鼓專案編纂時,編者就注意到了這個錯簡現象,列出三處:
**
遁倫《瑜伽論記》三處「交錯注釋」文略探
**
[关于 瑜伽伦记 各版本]
unchained - 週六, 2024/09/28 - 16:59
1,关于《瑜伽师地论记》100卷本的来源:
《瑜伽师地论记》的刊本目前有四种存世:
1、宋版《碛砂大藏经》第四十册(录自《宋藏遗珍》,二十卷,存十三卷)。
2、日版《卍续藏经》第七十五至七十六册(二十四卷)。
3、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第四十二册(二十四卷)。
4、金陵刻经处版民国十一年木刻本,一百卷。一百卷又有北京版《中华大藏经》和台湾版广文书局本。
此四种刊本不但分卷方式不同,文字亦有差异。
根据金陵刻经处研究部的信息,金陵版100卷本为民国十一年(1922)中秋始刊,其实早在1917年,欧阳竟无就已经组织研究部同人开始录出汇入,至于其所依据之底本为何,因无具体文献记载不得而知。之所以为一百卷,估计有两种可能:一为有底本依据;二为便于研学而重新分卷。
根据肖平《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》以及罗琤《金陵刻经处研究》等资料:
早在1891年,南条文雄受杨仁山居士之请,从日本分别寄来“《瑜伽师地论记》二十卷,崇迈”(作者不是遁伦)及《瑜伽论记》四十八本,唐遁伦”。1893年又寄“《瑜伽论记》,遁伦,二十四册”(《见清末佛教的研究——以杨文会为中心》,陈继东著,日本山喜房佛书林,2003)。可惜此三种书现已无存。
1901年杨文会《与梅光羲书》答覆:唐遁伦有八十万言,已从日本传来。
以上四十八本、二十四册,可能就是日本《大正藏》、《卍续藏经》所依的版本。
与《宋藏遗珍》的正确率不可同日而语。
只是不知100卷的由来,是日本传来的24卷,由金陵刻经处扩编为100卷?
或者日本当年有多次寄送《瑜伽论记》,还曾有一个100卷的版本?
2,关于作者:
《宋藏遗珍》,署名:道伦,见杨白衣先生论文。
根据金陵刻经处研究部的信息,民国十一年木刻本的原本署名就是“唐海东兴轮寺沙门释道伦集撰”,
《大正藏》取金陵版100卷本对勘,却是署名:释遁伦集撰。
《中华大藏经》收录金陵版100卷本,也署名为:唐释遁伦集撰。
但是广文书局六册本《瑜伽师地论记》也是100卷,同样出自金陵刻经处研究部(民国十一年),第一卷的署名为:唐海東興輪寺沙門釋道倫集撰。
后面每一册的署名都是:唐释道伦集撰。不同于中华藏100卷本。
1968年广文书局版:(不知新文丰版是否相同?)
此外,广文书局的第一卷末刻有小字李燠序文,同《宋藏遗珍》20卷本。
《宋藏遗珍》的署名也为:唐海東興輪寺沙門釋道倫集撰。而中华藏本无此序文。
又,金陵刻经处的《解深密经注》是摘自《瑜伽师地论记》,也是署名:唐道伦注。
不知为何《中华大藏经》所用影印刻本,同样来自金陵刻经处刻板,却改变了作者,并且没有序文呢?
根据金陵刻经处研究部的信息,他们1922年的原本,第一卷末也是有序文的。
不知新文丰版如何?
根据法鼓《瑜伽师地论》专案网站,有法友已经将其制作了合并文档,以方便研究查看,分享给大家smiley。这也是此前讨论的科判实现形式之一。目的是希望实现论文和科判注疏一体化的离线阅读。